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神话传说最新章节列表 » 【伏羲画卦】 (1/4)

【伏羲画卦】 (1/4)

文/五色神光
神话传说 | 本章字数:1587.04万字 | | 神话传说txt下载 | 神话传说手机阅读

【故事简介】

相传八卦是伏羲画的。在人类的蒙昧时代,生活艰难困苦,就在这时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伏羲。他领导部族辛勤劳作,“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却依旧食不果腹,饥寒交迫。

他十分茫然,不知不措。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

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分明,闪闪发光。这时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便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将困苦中挣扎的人们送上了幸福的彼岸,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卦台山、伏羲庙、先天殿和天水伏羲庙先天殿、伏羲圣像侧,一面是振翼龙马,一面是河图洛书,天花板上是六十四卦图,这些都是伏羲画卦传说的形象化写照。原卦台山上还留存石刀、石斧等生产工具,以表示对伏羲领导部族艰苦奋斗的纪念。

【伏羲台画卦台】

伏羲台分三层,最上层为不等边八角形,俗称八卦台,又称伏羲画卦台。

伏羲画卦台,相传中央是伏羲八卦亭,上悬伏羲先天八卦,八卦亭有石龟两只,各有一青石碑。一书“开物成雾”,一书“先天精蕴”。伏羲八卦亭前侧有一方青石算盘。青石算盘散布算盘子。看上去,既象河图,又象洛书。但是细细一看,他既不是河图,又不是洛书。多少年来没有人能够揭开其中的奥妙。“石算盘”是伏羲画卦时的通灵之物,蕴涵的天机又是我们所能够理解的呢。

伏羲八卦亭旁有一棵古柏。人们称为“八卦柏”。八卦柏南看南歪,北看北歪。相传是伏羲画卦泄了天机,害怕天帝知道了搜出八卦来。于是将八卦埋在画卦台中央,为了便于查找,又从台东南角拔了一棵柏树重新栽上,作为记号。就这样左一脚,右一脚的夯实土。结果成了现在的南看南歪,北看北歪的样子。“八卦柏”是不是与伏羲的“八卦阵”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伏羲画卦的神话学考察】

《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里讲作为《易》的基础的八卦是史前时期的伏羲所创,这个说法是否成立,过去的易学家都照着讲,没有提出什么怀疑。但是,到了近代以来,人们才渐渐对此表示疑问。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关《易》卦的材料,最早的是殷商时的筮数。筮数是一连串的数字,有的是三个数字,有的是六个数字,这些数字可以按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转译为《易》卦。

例如“一一六八八一”,便是下震上巽的《益》卦。《易》卦源于筮数。已知的筮数实例以殷墟出土的几件为最早,有的应用于器物,如陶器、石器、铸铜用的陶范等,有些见于甲骨,时代都不早于殷墟中期,即殷王武乙、文丁时。在陕西等地的商末周初遗存中筮数的例子大为增多,说明周人可能比殷人更广泛地运用筮法,而且这种筮法已经比较复杂成熟。

顾颉刚在1929年撰《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一文,推定《周易》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此说精确不磨,为学者所遵信。以此见之,《易》卦不可能为伏羲所画,伏羲画卦仅是一种传说,况且伏羲仅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历史上是否实有此人还是一个问题。

但是,“伏羲画卦”的传说却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就曾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可见起码在秦汉间伏羲画卦的传说就已盛行。那么“伏羲画卦”的传说是如何产生的?从伏羲到《易》卦,这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文化意蕴?本文试图从神话学的角度讨论之。

一、作为创世神的伏羲

伏羲的名号,古籍中有许多写法,除“伏羲”(《庄子·人间世》)之外,还有“伏戏”(《庄子·大宗师》)、“伏牺”(《法言·问题》)、“包牺”(《易·系辞下》)、“宓犠”(《汉书·古今人表》)、“庖牺”(《水经注·渭水》)、“虑羲”(《管子·封禅》)等。写法不同,皆为同音相转。《路史·后纪一》云:“伏、虑,羲、戏,字义皆同,史传或谓服牛乘马,因号伏牺,取牺牲以充庖厨因号庖牺最为鄙妄。按庄周等古书皆作虑戏,无作犠者。且伏羲古或用戏,而牛之字未有用戏者,况伏岂得为服,御字乎?故《世纪》云:‘后世音缪,或谓伏犠或作虑犠,皆失其旨’。”他在这里认为本来的写法应是“伏羲”,其它各种写法均是后世妄改。

在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

(快捷键 ←) 上一章:【太玄经】章节列表下一页:【八卦之象】(1/4)(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