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神话传说最新章节列表 » 【恒星演化】 (2/2)

【恒星演化】 (2/2)

文/五色神光
神话传说 | 本章字数:1587.04万字 | | 神话传说txt下载 | 神话传说手机阅读
下,恒星不会爆发产生行星状星云,而只会耗尽燃料产生红矮星。

但是小于0.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甚至在氢耗尽之后都不会在核心产生氦反应。像比邻星这样的红矮星的寿命长达数千亿年,在核心的反应终止之后,红矮星在电磁波的红外线和微bō_bō段逐渐暗淡下去。

中等质量恒星

达到红巨星阶段时,0.4到3.4太阳质量的恒星的外壳会向外膨胀,而核心向内压缩,产生将氦聚变成碳的核反应。聚变会重新产生能量,暂时缓解恒星的死亡过程。对于太阳大小的恒星,此过程大约持续十亿年。

氦燃烧对温度极其敏感,造成很大的不稳定。巨大的波动会使得外壳获得足够的动能脱离恒星,成为行星状星云。行星状星云中心留下的核心会逐渐冷却,成为小而致密的白矮星,通常具有0.6倍太阳质量,但是只有一个地球大小。

在重力和电子互斥力平衡时,白矮星是相对稳定的。在没有能量来源的情况下,恒星在漫长的岁月中释放出剩余的能量,逐渐暗淡下去。最终,释放完能量的白矮星会成为黑矮星,但是目前宇宙的年龄不足以使得这样的星体存在。

在同时形成的双星或者多星系统中,恒星际质量交流可能改变演化过程。因为一部分质量被其他恒星获得,系统中质量较大的恒星的红巨星阶段演化会被加速,而质量较小的恒星会吸收一部分红巨星的质量,在主星序停留更长时间。举例来说,天狼星的伴星就是一颗年老的大约一个太阳质量的白矮星,但是天狼星是一颗大约2.3个太阳质量的主序星。

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超出钱德拉塞卡极限,电子互斥力会不足以抵抗引力,而会继续坍缩下去。这会造成恒星向外抛出外壳,也就是超新星爆发,标记着恒星的死亡。也就是说,不会有大于1.4倍太阳质量的白矮星。

如果白矮星和另外一颗恒星组成双星系统,那么白矮星可能使用来自另外一颗恒星的氢进行核反应并且将周围的物质加热抛出,即使白矮星的质量低于1.4倍太阳质量。这样的爆炸称为新星。

大质量恒星

在超出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的外壳膨胀成为红超巨星之后,其核心开始被重力压缩,温度和密度的上升会触发一系列聚变反应。这些聚变反应会生成越来越重的元素,产生的能量会暂时延缓恒星的坍缩。

最终,聚变逐步到达元素周期表的下层,硅开始聚合成铁。在这之前,恒星通过这些核聚变获得能量,但是铁不能通过聚变释放能量,相反,铁聚变需要吸收能量。这会造成没有能量来对抗重力,而核心几乎立刻产生坍缩。

恒星演化的下一步演化机制并不明确,但是这会在几分之一秒内造成一次剧烈的超新星爆发。和轻于铁的元素同时被抛出的中微子形成一个冲击波,在被抛出的物质吸收后,形成一些比铁重的放射性元素,其中最重的是铀。没有超新星爆发的话,比铁重的元素不会存在。

中微子冲击波继续将被抛出的物质推出。被抛出的物质可能和彗星带碰撞,可能形成新的恒星、行星和卫星,或者成为各种各样的天体。

现代科学尚未明确超新星爆发的机制,以及恒星残骸的成分,但是已知有两种可能的演化终点:中子星和黑洞。

中子星

在一些超新星之中,电子被压入原子核,和质子结合成为中子。使得原子核互相排斥的电磁力消失之后,恒星成为一团密集的中子。这样的恒星被称为中子星。

质量要求:塌缩的内核质量超过1.44倍太阳的质量,小于3.2倍太阳的质量。

中子星的大小不超过一个大城市,但是极其致密。由于大部分角动量残留在恒星中,它们的自转会极快,有些甚至达到每秒钟600转。恒星的辐射会被磁场局限在磁轴附近,而随恒星旋转。如果磁轴在自转中会对准地球,那么在地球上每次自转过程中都可能观测到一次恒星的辐射。这样的中子星被称为脉冲星,是最早被发现的中子星。

黑洞

被广泛承认的是并非所有超新星都会形成中子星。如果恒星质量足够大,那么连中子也会被压碎,直到恒星的半径小于史瓦西半径,成为一个黑洞。

质量要求:塌缩的内核质量超过3.2倍太阳的质量。

斯帝芬·霍金结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预测了黑洞的存在。在多年来天文学家的努力下,成功观测到了行星不明引力场的影响而改变轨迹,从而可以推论黑洞的存在。根据传统的广义相对论,没有任何物质或者信息可以从黑洞中逃出,但是量子力学允许一些例外(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发生"tunnel"现象,物质能够通过一条假想的隧道穿过障碍)。黑洞的存在被绝大部分天文学家支持。

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当前的超新星爆发理论尚未完善,不能说明是否恒星可能压缩成为黑洞而不经过超新星爆发,是否有超新星形成的黑洞,以及恒星的初始质量和演化终点的关系。

(快捷键 ←) 上一页:【小行星带】(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