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穿越小说 » 穿越1879最新章节列表 » 第115章 恭亲王的遗言 (2/3)

第115章 恭亲王的遗言 (2/3)

文/狼途
穿越1879 | 本章字数:474.62万字 | | 穿越1879txt下载 | 穿越1879手机阅读
重,到了1893年9月,就基本卧床不起。他似乎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能很快就要走到终点,但他深为忧虑的还是大清帝国的未来,他期待中国能够在洋务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依然不希望清政府进行太大的改革,更不要听信康有为那些极端激进变革的建议。

慈禧太后知道恭亲王的心思后,两次和光绪帝多次前往探视恭亲王,恭亲王也利用这样的机会向太后和皇上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恭亲王躺在病床中,见到慈禧和年轻的光绪皇帝,挣扎着要丫鬟扶他起来行礼。慈禧太后说免了,恭亲王挣扎坐起后,对光绪皇帝说:“皇上,老臣有一言,不得不说,现在尔父已仙逝,老臣也命不久矣,请皇上尊重太后,她毕竟政事娴熟。汝在用人行政上要格外小心,恪守成法,维系人心,与那些忠于大清国的大臣们,比如李鸿章、荣禄等共同商量,治理国家,经武整军,富国强兵。吾虽在府内,亦闻有广东举人主张变法,皇上当慎重,不可轻任小人。”

光绪皇帝这时有了自己的主见,回答恭亲王说:“当今天下,人心思变,朕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恭亲王咳嗽了两声,道:“皇上,大清国确实应该进行某些方面的改革,但这种改革只能是旧有体制的完善,而不能另起炉灶从头开始。翁同龢、康有为等人的所谓‘从内政根本’进行改革的构想,以及在内廷设立制度局的想法,实际上是要另起炉灶,意在废我军机。果如此,以皇上的政治智慧和经验阅历,势必沦为翁同龢、康有为手中的傀儡,那样不仅对我满洲皇族不利,对大清王朝也极端危险啊。望皇上三思!”

光绪皇帝听恭亲王攻击康有为,还攻击他的老师翁同龢,有点不满,道:“朕受翁师傅多年的教导,他从未欺骗过朕,朕也不曾发现他弄权。”

“那是皇上阅人不深啊。”恭亲王又咳嗽了两声,用生命的最后一点力气对光绪皇帝说:“以臣多年与翁同龢共事的经验了解,翁同龢居心叵测,并及怙权,如果不对他进行防制,将来一旦他与康有为等人联手,必将祸及大清国。”

慈禧太后听了恭亲王的临终交代,点点头,道:“六哥,你放心吧,哀家虽老了,但也不会任凭皇上胡来的。”

年轻的光绪帝感到格外恼火,因为被恭亲王所不齿的翁同龢,是自己敬重多年的师傅。但是人之将死,其言应善,光绪皇帝决定试探一下翁同龢对自己的忠诚度。翁同龢也收买了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他很快得到了也知晓恭亲王的临终遗言,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恭亲王在慈禧心中的分量,心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与权势,就必须马上与康有为等维新人物一刀两断,至少要暂时割断关系。毕竟,他是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大臣、户部尚书,而康有为本来只是一个举人,为了他把自己搭进去,太不值了!

那天晚上,光绪皇帝试探翁同龢,向翁同龢索要康有为的著作。此时,已有心理准备的翁同龢,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矢口否认与康有为有来往,更没有他的著作:“臣身为军机大臣、总理大臣,怎么会有此人的著作?”

翁同龢的反常回答,使光绪帝不快,因为皇上清楚地记得正是这位师傅向他不止一次地推荐过康有为,甚至不止一次地希望皇上能够破格召见康有为。光绪皇帝问道:“康有为不是老师您推荐的吗?怎能说没有与康有为往来呢?是什么原因使你不与康有为往来?”

翁同龢说:“刚开始臣以为康有为不错,后来臣和荣禄、李鸿章一起去天津召康有为问话后,顿觉得此人狂妄无知,居心叵测。”

翁同龢这个回答,更使光绪皇帝反感,道:“翁师傅先前竭力推荐康有为,怎么现在他竟然变成了‘居心叵测’的小人,那么你先前是怎样考察的?你先前为什么不详说?”

翁同龢镇定自若,回答说:“先前没有看到过康有为的全部著作,最近得读他的《孔子改制考》,他乱改圣人之言,于是臣得到这样的认识。”

光绪皇帝心里有些愤怒,自从他见过恭亲王后,翁同龢就跟以前判若两人了?他决定今天不再与师傅理论,待明日师傅调整好情绪再说。第二天,光绪帝重演昨日故事,再次提起康有为,翁同龢并没有忘记恭亲王的遗言,依然如昨日一样回答了光绪皇帝的问题:“康有为居心叵测,可能是政治小人,臣现在与康有为也没有什么往来。”

翁同龢的回答,彻底激怒了光绪皇帝,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恭亲王的判断是正确的,翁同龢要变法确实居心不良。光绪皇帝觉得翁同龢怂恿他维新变法,并不是为了富国强民,而是为了公报私仇,搞倒李鸿章。翁同龢自以为聪明矢口否认与康有为往来,殊不知弄巧成拙,反而暴露出自己政治上不诚实的一面,验证了恭亲王的评判。光绪皇帝心寒不已,觉得翁同龢已不可信。但是,迫于翁同龢身为帝师,位高权重,还是帝党的中流砥柱,不好公开翻脸,表面上还是对翁同龢毕恭毕敬。

光绪皇帝不搞翁同龢,不代表慈禧太后也不会动他。就在光绪维新变法的第四天,慈禧太后忍无可忍,发布懿旨,发动突然袭击,罢免翁同龢,光绪皇帝措手不及,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懿旨送到时,正是翁同龢六十三岁的寿辰。光绪皇帝正在毓秀宫的大殿大张旗鼓给老师过生日,当时朝中

(快捷键 ←) 上一页:第114章 康有为的政变(2/3)章节列表下一页:第116章 废黜光绪(上)(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