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科幻小说 » 双鹰旗下最新章节列表 » 一三四、埃及战记(八) (1/2)

一三四、埃及战记(八) (1/2)

文/准噶尔刀王
双鹰旗下 | 本章字数:444.29万字 | | 双鹰旗下txt下载 | 双鹰旗下手机阅读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ead”并加关注,给《双鹰旗下》更多支持!

当德奥联军开始全力向西奈半岛进军的消息传到开罗之后,驻埃及的英军司令部立刻陷入到惶恐当中。根据得到的消息,德奥联军出动了150万大军(实际上是110万),进攻的人数是驻埃及和中东的英军数量的5倍。现在各种小道消息满天乱飞,他们更加担心的是德奥联军越过苏伊士河,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对于苏伊士运河区防御的担心和恐惧心理驱使驻埃及英军总司令穆瑞作出了全线撤退的命令,他的意图是把兵力集中用于防御苏伊士运河一线。但他在下达命令之前即没有向伦敦进行沟通,也没有与驻中东英军总司令汉密尔顿将军商量。

汉密尔顿指挥着近二十万驻中东的英军退往约旦河一线,准备伺机进行反击。

这给前线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在接到命令后,在西奈的英国守军立即抛弃要塞和所有的重型装备,不失时机地登上汽车,不顾一切地向着苏伊士运河区逃窜。奉命撤退的英军即没有组织,也没有计划,更谈不上所谓的“交替掩护撤退”了。很快在西奈的英国守军把撤退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溃败。

等到埃及总督麦克马洪发现情况不妙时,整个前线的情况已经无可挽回。

德国和奥地利人的装甲部队在沙漠里不顾一切地向前穿插,不断地有英国部队被截住和分割,根本没有什么抵抗,这些混乱中的部队就投降了。整个西奈半岛的15万英军已经陷入到失控状态。

德奥的装甲部队一路向前,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冲到了苏伊士运河东岸,驻西奈的埃及英军仅仅逃回去了不到3万人,直接损失了12万兵力。不过,在战斗中的伤亡并不很大,整个西奈战役,阵亡的英军只有3000多人,受伤的也仅有不到15000人,剩余的根本没经过什么战斗,就直接成了俘虏。

英国陆军的水平令人大跌眼镜,其战斗力与意大利人真有得一拼,与他们的海军简直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在托卜鲁克战役中,已经能够看到英军的颓势,若不是塞尔维亚人和两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师的拼死抵抗,昔兰尼加的英军就有可能遭受覆灭的打击。

“骄生惯养的英国士兵已经丧失了祖先撒克逊人和诺曼底人的剽悍和勇武!”马肯森元帅只用了一句话来评价英军在北非战役中的表现。

驻亚历山大的英国地中海舰队被奥匈舰队封锁在了港内,已经无可救药。由于怕被德奥联军截断苏伊士运河,罗贝克海军中将干脆放弃了塞得港,把舰队剩余的舰船全部撤过运河,集中到苏伊士湾的苏伊士港内。

实际上,悲观的情绪在整个驻埃及英军中漫延,埃及已经无法防守,丢失它只是早晚的问题。但问题是要不要保存下驻埃及的不到三十万英军,是把他们撤到印度或是波斯,还是和德奥联军死拼一把。

穆瑞将军因为重大的指挥失误被解除了职务,艾伦比将军的接替他成为了驻埃及英军总司令。

在经过慎重的评估之后,艾伦比向陆军大臣基钦纳爵士报告说埃及已经无法防守,如果驻埃及的英军被消灭,那么在德奥联军在越过波斯湾之后,英国将会冒着失去印度的巨大风险。艾伦比认为不如现在就放弃北非和小亚细亚,集中兵力,全力防守住印度。

伦敦的内阁为是否要全力防守埃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险些引发劳合.乔治内阁的动荡和倒台。最终,战时内阁还是同意了基钦纳的建议,决定放弃埃及和中东。

“这是一个令人感到痛苦的决定,在作出这项决议时,战时内阁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已经意识到,也许我们已经输掉了整个战争!”重新成为第一海务大臣的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里带着无奈地回忆说。

不过,英国人在撤退之前炸毁了大多数运河设施,并在航道中凿沉了数十艘运输船来堵塞航道。德奥联军虽然得到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但却暂时无法利用它。想要清理出整个航道,最快也需要半年的时间。

德奥海军虽然打通了通往印度洋的通道,现在也只能“望洋兴叹”。

整个埃及战役实际上一直持续到一九一八年二月才结束,在此期间在德奥联军的巨大压力下,社会民工党所领导的俄国政权,终于无奈地签订了屈辱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俄国几乎失去了罗曼诺夫家族所攫取的所有东欧领土,还要承担三十亿卢布的战争赔偿。

为了保障安全,社工党把首都迁到了相对安全的莫斯科,但在一月前所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中,虽然社会民工党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地赢得了选举,但在顿河流域、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和传统的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布派却没能赢得民众的支持,孟什维克、资产阶级政党在这些地区赢得了选举,而且这些地区的政府也控制在这些人手中。

赢得大选的孟什维克期待着布党交出权力,但乌里扬诺夫等人却不甘心交出政权,正在策划着解散议会,宣称要将一切权力收归苏维埃。

一场大的风暴在酝酿着。

时间进入到了1918年,在俄国一线,尽管寒冷的冬季给德奥联军的行动带来极大的不便,但依然成功地迫使俄国人退出了战争。

对于战争结果,唯一不满的就是奥斯曼人,他们什么也没捞到。

(快捷键 ←) 上一章:一三二、埃及战记(六)章节列表下一页:一三五、激流(一)(1/2)(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