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乱明最新章节列表 » 第八十一章 温周之争 (2/2)

第八十一章 温周之争 (2/2)

文/喻心
乱明 | 本章字数:1007.43万字 | | 乱明txt下载 | 乱明手机阅读
位之责也!”

崇祯听闻,心里一动,又有点倾向于设立三省总督。但想到这几日观《太祖实录》,太祖苦口婆心告诫之事,心里大为纠结,无法下决断。

至始至终,周延儒和温体仁未发一言,现在还轮不到两人亲自上阵肉搏,除非崇祯点名二人发表意见。

最终,廷议没有达成一致,只好散朝。

周延儒寒着脸,径直前往文渊阁,温体仁甚为有礼,微笑着躬身道:“周阁老,慢慢走,下面的将士还嗷嗷待哺呢,这些都要仰仗阁老了!”

这话让周延儒更为心烦,下面的骄兵悍将的确帮助他了,但他们需要回报!更何况,这帮将士个个都不省心,总是闹出一堆事情需要他擦屁股!

当初,周延儒是真心想得到温体仁的配合,两人和舟共济,这是每个一把手的自然想法。奈何温体仁根本不上道,还在暗地里不停的递刀子,两人反目成仇,斗得你死我活。

温体仁彬彬有礼,周延儒也不能失了宰相风范,微微点了点头,道:“这些事也需温阁老多多费心,将士用命,总不能空着肚子……”

说完,头也不回,扬长而去。温体仁盯着周延儒的背景,眉头渐渐皱起,由微笑变成了冷笑。

廷议之后,崇祯在乾清宫里转来转去,心神不定。看着案台上摆设整齐的奏章,叹了口气,看了起来。

“职所尾之贼系紫金梁等,而闯将等系西河之贼,不知为何放松,令其蹂躏东向。惟恐有破巢覆卵之患,于是不暇顾所尾之贼,急拟走辽州应援,以全疆土……”

这份奏章乃总兵尤世禄所上,为自己的行为解释,还把李自成攻破辽州的责任推到陕西的将士身上。这份奏章让崇祯疑心大起,难道前线的将士真的是以邻为壑,只管门前雪?

如果能设立三省总督,当能避免各自为战,事权不统一的弊端!崇祯沉思着。

排除政争的目的,温体仁提出的方案可谓谋国之言,只可惜,目的不同,方案再好,也变了味道。尤世禄的奏章让崇祯读到的时机恰到好处,正是温体仁操纵的结果。

但是臣子的权力过大,很可能有尾大甩不掉的隐患。

如果这个臣子衷心体国,或者声名不显,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这个隐患。

那么哪个臣子既晓畅军事,又公忠体国呢?

崇祯将一帮臣子放在心里一一考量……

崇祯第一个想到了侯恂,侯恂镇昌平、通州多年,晓畅军事应该没问题,左良玉乃侯恂之爱将,林纯鸿、邓玘和马凤仪均为他推荐,驾驭也没问题……

不对,前线的战将怎么大部都出自侯恂一系……正如温体仁所料,崇祯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结党!

“立即宣骆养性……”崇祯急切的对身边的太监说道。

骆养性的汇报让崇祯心里稍稍放了心,侯恂与朝堂上的重臣交集并不多,但结党控兵权的疑虑如毒蛇一般咬噬着他的内心,让他几乎疯狂!

掌权五年以来,崇祯对群臣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多次切身体会到这帮臣子欺上瞒下,无所不为的秉性!

左思右想的崇祯做出了抉择:不设三省总督,派出太监监军!太监乃家奴,无根无家,除了宫中,无处可去,太监监军不也同样统一了事权?而且事权统一在自己手中!崇祯不免有点得意,此举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太监陈大奎、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分赴曹文诏、张应昌、左良玉和邓玘军中,担负起监视、督促之责。

三省总督之争终于落下了帷幕,温体仁成功的使崇祯更加嫌恶周延儒及东林一系。

(快捷键 ←) 上一页:第八十章 初战告捷(2/2)章节列表(快捷键 →)